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新要闻】【原创】埋葬冬天(解答篇)

来源:哔哩哔哩 发布时间:2023-05-16 02:52:43

8

墙上的电子钟精准地指向傍晚五点三十分。宋辰浩准备去厨房做晚饭时,被吕言叫住。吕言召集众人围着暖炉在沙发上坐成一圈,然后将徐子欣和胡迪拉到一边,事先嘱咐二人一些事情。二人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而后皆是用力点了点头。吕言告诉所有人,自己已经完成了案件的推理。


(资料图)

“众所周知,谢添与史棣闻的遇害,与四年前谢添之子谢冬的遇害关系巨大。但是或许大家没有注意到,这几起案件的关系,不仅仅在于动机一脉相承,案发现场相似,推理的切入点重合度也非常高。首先来看谢添遇害案——我称之为啤酒谋杀案。”

谢添在揭露杀子仇人的过程中倒下毙命,基本可以将杀害谢添与谢冬的凶手看作同一人,即“宝石商人”。谢添临死前提到“宝石商人”在解答中使用了只有凶手才知道的性别信息,而宋辰浩作为管家无需提交解答,因此吕言姑且先排除他的嫌疑,讨论其他五人作为凶手的可能性。

“在谢冬遇害的案件中,可以使用身高、红色恐惧症和性别分别排除三名嫌疑人的嫌疑,我们在谢添遇害案中尝试使用同样的切入点。首先根据合影,‘宝石商人’身高应该与谢冬相近,亦即鞋码应与谢冬大致相同,由此可以排除一些嫌疑人,例如徐子欣。”

谢冬的鞋子明显比吕言大上许多,这表明谢冬身高比吕言高一大截,而徐子欣与吕言身高相近——这是两人初见面吕言便注意到的事实,自然算作系统发布任务之前获得的线索。对于未能亲眼所见的人,从吕言与徐子欣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大小与间距都相同的事实,同样可以推知这一点。

“杀害谢添与谢冬的凶手同为‘宝石商人’。谢冬被刀刺死,现场留下大量血迹,凶手若患有红色恐惧症则无法完成刺杀的行为,而这一病症几乎不会在成年后产生或消失,由此可以排除胡迪的嫌疑。”

吕言原本以为胡迪和徐子欣有很大的过节,因为胡迪的视线总是避开徐子欣。因此当徐子欣本人否认这一点时,吕言感到很诧异。后来他想起侦探系统的提示,这才恍然大悟——解谜活动中侦探系统的提示针对的是后来发生的案件,只是恰巧在解谜过程中能用上的时候被系统提出,“身高与脚码的关系”也是如此。

系统能够预见到案件的发生,也能够预见到案件的一切细节,因此在案件发生前给予提示是可以做到的。除吕言亲身经历的案件外,系统从不肯在其他地方给予帮助,这次自然也不例外。况且系统曾说“每一句话都是这两起命案的提示”,这可谓是“提示之提示”。

一开始吕言只知道胡迪和傅莱煦在正处于同一剧组里,后来才听傅莱煦提起两人拍摄的是刑侦剧。刑侦剧有许多出血场景,因此胡迪本就不愿接下这个本子,之后拍摄带血的场景时也只能推托身体不适请假。他排斥剧中出现红色,因此常常与服化道的负责人吵架。甚至不愿伤害小动物可能也并非因为善良,而是因为红色恐惧症。

进入永冬岛后,胡迪发现徐子欣一直围着红色的手织围巾,因此视线总是避开后者。补充说明上的照片是彩色的,其中出现了血迹,胡迪一看便会头晕恶心,因此对案发现场的状况完全不了解,就连找到地点也是借由傅莱煦的帮助。他借给傅莱煦的外套是绿色的,绿色是红色的补色。胡迪无法在路桥房间久留,却能在刘雪珂房间闲庭信步,自然也与这一病症有关。

“至于性别,我想大家或许已经注意到了。谢添除隐瞒性别、无法控制雪势外,对于案件的还原是完全真实的,而‘宝石商人’又提交了完美的答卷。这说明,‘宝石商人’交上去的答案就写着自己四年前使用过的名字,可以由此排除孙思雨和史棣闻。”

根据宋辰浩与参赛者的双向确认,徐子欣、孙思雨和胡迪选择了张琪,史棣闻和傅莱煦选择了周子涵。身为女性的孙思雨和身为男性的张琪自然不可能是同一人,史棣闻与周子涵同理。

听到这里,众人将目光聚集于剩下的嫌疑人傅莱煦的身上。傅莱煦被盯得很不自在,大声叫嚷。

“你的推理必定有什么地方存在问题,我并不是‘宝石商人’!”

“两位,动手吧!‘宝石商人’是作恶多端的危险人物,现在不将其缉拿归案,到时这家伙拿出危险的武器对付我们,那可就麻烦了。”

随着吕言一声令下,胡迪和徐子欣突然暴起发难,一左一右将在场一人摁在沙发上。那人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一脸不可思议的神情。

被摁在沙发上的“宝石商人”并非傅莱煦,而是宋辰浩。

“杀害谢冬和谢添的凶手‘宝石商人’就是你,宋辰浩。”

对于谢添遇害的案件,吕言一开始就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万一谢添饮酒前说出凶手姓名,或是饮酒后尚存一息将名字报出,“宝石商人”便无所遁形。如此一来,“宝石商人”究竟应如何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事实上,只要谢添认知中“宝石商人”的身份有误,那么即便他说出姓名,“宝石商人”也能够隐于暗中。宋辰浩作为管家,拥有的职责之一是从投票箱中拿出解答,送到谢添房间的桌子上。这期间他做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宋辰浩只需回到自己房间,用橡皮和可擦笔将其中一位参赛者的解答过程稍作修改,便可误导谢添。谢添看见的完美作答仅三百余字,十分钟可以轻易改完。通往连廊的门至多打开至三十度角的位置,当时众人都坐在沙发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看见宋辰浩进入自己房间。

宋辰浩本可以直接毒杀谢添,毕竟他作案的目的之一是永绝后患。但他对Blue Belle of Asia始终抱有贪念,谢添只有看见完美的作答,才有可能将宝石从藏匿的地方取出。谢添遇害后,宋辰浩只需谎称宝石被调换,便可在参赛者们不注意时将其拿走。毕竟除他以外所有人都对宝石一窍不通,无法用肉眼分辨出Blue Belle of Asia的真伪。

“这全是你的臆测!”宋辰浩为自己伸冤,“傅莱煦完全可以是‘宝石商人’,不是吗?况且我要如何毒杀谢添?他不是最后一个取杯的吗?”

“的确,只有对作案手法进行分析,傅莱煦的嫌疑才可以真正排除。”

谢添是“宝石商人”的首要目标,如果其他人饮酒后倒下,再要杀死谢添会非常困难。因此若谢添饮酒后中毒而死,必然是精准毒杀,这是公认的事实——然而,若谢添并非中毒而死呢?

案发当晚,孙思雨在谢添房间的碎纸机里发现了写有“重度过敏”的病历单碎片,当时众人的目光似乎都被补充信息上的“重度花粉过敏”吸引过去了。但参赛者和临时顶班的管家都没有理由将病历单带过来,因此它的主人只可能是谢添。谢添曾经说他自己“绝不可能酒驾”,而吕言曾看见过他坐在汽车驾驶座上的照片,说明谢添有驾照、会开车,由此可知谢添可能无法饮酒——他患有重度酒精过敏。这也是谢添能开茶话会却不能应酬的原因。

谢添遇害前患有重感冒,嗅不出酒精的气味,也很难尝出味道。啤酒与无醇菠萝啤成色相似,宋辰浩端上啤酒时并未作特殊说明,因此谢添当作菠萝啤一饮而尽。满脸通红、喉部肿胀正是过敏的常见症状,谢添倒下时只是休克,如果及时救治或许能够生还,但参赛者们先入为主以为他已经毒毙,结果间接导致其过世。

吕言曾经以为系统没有给出提示,其实“啤酒谋杀案”的命名本身就是提示:凶器是啤酒本身,而非啤酒中可能存在的毒药。

“于是矛盾产生了。谢添患有重度酒精过敏,在冰箱里备酒的概率本身极低。而且我向你确认过,参赛者来到永冬岛前冰箱里还没有啤酒,说明啤酒是凶手特意带入岛的。傅莱煦穿着单衣和牛仔裤进入永冬岛,没有携带任何行李,她又如何将三瓶啤酒携带进来?我正是根据这一点排除了傅莱煦的嫌疑。”

宋辰浩倒在沙发上,目光空洞,面如死灰。他或许是明白此时就算狡辩,只要无法在警察到来前逃离,等到他们去查自己的背景,改名和整容的事实自然会被发现。而且正是由于他急于将嫌疑转移给参赛者,提出了明确的证词,才导致自己的凶手身份被锁定。

“我正是在宋辰浩作出啤酒的证词之后开始怀疑他的。他真是犯下了大错啊。”

“啊?”摁着宋辰浩一只手臂的徐子欣发出疑问,“既然你这么早就作出了完整的推理过程,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们?”

“不,我当时只是单纯地怀疑他,并没有严格的推理过程。”吕言解释道,“宋辰浩告诉我准备午餐时便看见冰箱里有啤酒,那么他在傅莱煦问起‘有没有红酒之类的饮料’时就应该端出啤酒,毕竟比起菠萝啤显然啤酒和红酒更为接近。若是他知道谢添过敏才端出菠萝啤,那么他晚餐时就不会端出啤酒,况且这也与他‘不熟悉岛主’的人设相悖。”

看着眼前的场景,吕言不由得想起一天前徐子欣对自己说的“侦探不能多管闲事”的论断。的确,这起案件中如果吕言太过纠结于四年前谢冬遇害案的解答,或许现在仍然陷于死胡同。正因为专注于“啤酒谋杀案”本身,他才最终推理出真相。

“那么,史棣闻也是他杀的喽?”胡迪看着被摁在身下的宋辰浩,朝吕言问道。

“下结论不能这么武断。”吕言说,“史棣闻在谢添房间里偷看答案时,很难知道宋辰浩是‘宝石商人’,因此不会勒索他。反过来也是一样,宋辰浩也不会指认史棣闻是‘宝石商人’。当然,我们也不能仅凭这些排除宋辰浩的嫌疑。一切用线索说话。”

9

至此,“啤酒谋杀案”的解答告一段落,吕言开始对“ABC谋杀案”作出推理。

“首先,与谢冬遇害案不同,史棣闻并非被刀刺入心脏直接毙命,而是失血过多而死,因此需要排除史棣闻受伤后移动留下脚印的可能性——既然我说了‘排除’,那就表明脚印为凶手留下,并非史棣闻所留。”

这一点对于吕言而言是显然的事情,然而对于未能亲眼所见的人,似乎需要进一步的说明。史棣闻是超过一米九的大高个。岛外初见时吕言板直着身子撞上史棣闻,他的头撞在了史棣闻的胸口上,说明两人有极大的身高差距。然而雪地上的脚印与吕言大小和间距皆相同,说明并非史棣闻所留,只能是凶手留下。

“如此一来,我们能够推断出凶手应该是在雪停后有自由活动机会的人,傅莱煦、徐子欣的嫌疑可以排除。同时。根据身高可以排除宋辰浩,根据红色恐惧症可以排除胡迪。”

红色恐惧症自不用说,身高在本案中是如何使用的呢?这要从“啤酒谋杀案”说起。已知宋辰浩是杀害谢添与谢冬的凶手“宝石商人”,那么宋辰浩的身高和鞋码应与谢冬相近,皆明显大于吕言和徐子欣。那么,宋辰浩便无法在雪地上留下与吕言相同大小的脚印。

“所以很显然,凶手是孙思雨。”

被点名后,孙思雨脸上毫无波澜,反倒是徐子欣满脸惊愕。半晌他反应过来,连忙对吕言提出反驳。

“你错了,小雨的嫌疑是可以排除的。根据地上的纸条,可以推知史棣闻在谢添房间中看见被宋辰浩修改的答案,以为答案上写着的名字属于凶手,对其勒索后被反杀。然而实际上谢添案的凶手是宋辰浩,对应四年前的张琪。被他修改过的答案要成为完美的解答,必定需要选择张琪作为凶手。而小雨答的是周子涵,不可能被勒索,不是吗?

“况且小雨制造雪地足迹的方法和动机、死亡讯息的含义,都无法得到解释。我觉得要找出杀害史棣闻的真凶再简单不过了,直接问宋辰浩就行。你说说看,你当时改的究竟是谁的答案?”

“你的。”

宋辰浩抬起下巴,朝徐子欣的方向点了点。徐子欣感到一阵天旋地转。

“那就一项一项解释吧。”吕言说。

“首先是勒索纸条。史棣闻会将纸条亲手递给凶手吗?恐怕可能性不大。他最好的机会就是在其他人听见孙思雨叫嚷下楼时偷偷塞到对应房间的门缝里——也就是你的门缝里。你仔细想想,孙思雨是不是也能够进入你的房间,看到地上的纸条?若面对自己认为的凶手,史棣闻有可能轻而易举被杀害吗?正是因为赴约的是孙思雨而不是你,他才放松了警惕。

“况且,我们已经知道被史棣闻勒索的并非真正的‘宝石商人’。如果那个人去赴约,听到史棣闻的指控,会直接动手将他杀害吗?他只会觉得对方在胡说八道罢了。”

徐子欣默然。的确,自己和孙思雨互相之间多次进入对方的房间,前一晚还在自己房间内温存。孙思雨和自己一起回房间时先一步拾起纸条,并非不可能的事。自己前一晚说过“就算我是‘宝石商人’”之类的俏皮话,如果她又在地上捡到指控自己的纸条,指不定会把这件事当真,为了保护自己去杀害史棣闻。

“制造一行足迹的动机非常简单——意外。我前往现场是临时起意,雪人地处偏僻,一般没有人会去那里。史棣闻在那里勒索、孙思雨在那里杀人,都有这方面的考量。只要再过不到十分钟,第二场雪便会将足迹掩埋,将线索完全掩盖。当时你大声质问我,声音被孙思雨听见。小道的另一个方向有岩壁阻隔,她无处可逃,只能藏起来。

“至于她藏在哪里,恰恰是那张勒索纸条带给我灵感。为什么纸条会掉在大小球的接缝处呢?我思考着这个问题,突然想到,是凶手从藏身处出来的时候掉在那里的。”

球是没有办法密铺的结构。无论紧靠在一起的球有多少,无论它们的大小如何,其中总会有空隙。现场大球的直径有一人高,两个大球之间的空隙自然足以容纳一人藏身。孙思雨藏进去后,用两个小球遮挡左右,确保从正面看去人不会露在外面(如图5)。

“最后是死亡讯息,这倒多亏了你的提醒。你告诉我一条线索可以使用不止一次,我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当时史棣闻说不出话,要指认凶手,唯一的方式是指向你围在脖子上的红色围巾,因为你在几个小时前刚说过那是孙思雨送给你的礼物。

“另外,史棣闻点头时已经闭上双眼,并没有看见我拿手指先后指向我们俩的动作。史棣闻是ABC,平时将‘我’读成‘沃’,讲话总是中英夹杂;他熟悉英文胜过中文——不知道菠萝啤是什么,一说pineapple beer就懂了;他滥用‘woman’一词,午餐时刚拿它形容过孙思雨。况且英文拿单个词语出来表疑问时声调会发生改变,如此一来他把‘我们’听成‘woman’也是理所当然的吧。”

系统绝不会做无用之事。“ABC谋杀案”不仅仅是对于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致敬,同时也是解开死亡讯息的要点。

徐子欣被吕言说服,转头看向身边的孙思雨。后者低下头,眼里泛出泪珠。

“我会等你。”徐子欣轻声说,语气却异常坚定,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无论要等待多少时间。”

吕言听见这些话,不由得想起在永冬岛上等待了四年的谢添,又想起自己和何雨霏。他此刻无比思念自己的女友。孙思雨紧紧抱住徐子欣,半晌转头看向吕言。

“你的推理几近于完美,令我佩服不已。不过你有一点说错了:我制造一行足迹并非临时起意。藏在雪球的夹缝中,你认为真的是可以临时想到的方法吗?”

没等吕言回答,孙思雨便自顾自说了下去。

“我捡到那张纸条后,对史棣闻动了杀意。这时我的脑海中忽然出现了一个声音——或许是我幻听了,那个声音告诉我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包括使用风衣防止血迹溅到身上、使用厨房中的刀具当作凶器,以及作案后藏在雪球的夹缝中。我并不是想要为自己脱罪,无论你们是否相信,这是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一旦我没有依从脑海中声音的指示,就会感到恶心、瘙痒。直到我杀害史棣闻后回到别馆,那个声音才彻底消失。”

“这是怎么回事?”

吕言在脑海中询问侦探系统,可是后者似乎是睡着了,没有任何回应。

“我相信你。”宋辰浩说,“每次想要杀人越货时,我也总会听见这样的声音。如果不是它们的要求,我怎么会来这里做管家?怎么会做出这么多蠢事导致被你们这些人抓到?你以为谢添这些拙劣的伪装我看不破吗?我可是‘宝石商人’啊!大概是杀人时,心中的恶念让我们产生幻觉……”

不是这样的,那大概是凶手系统。吕言那样想着,生造了一个与“侦探系统”相对应的名词。如果心中的恶念会让人产生幻觉,那么诽谤、偷窃无事发生,只有杀人受到影响,便显得极不合理。无论如何,这天吕言脑海里的侦探系统没有给他解释,因此他并不知道真相,只能凭空作出猜测。

下一日清早,工作人员替众人打开场馆大门。一股热流袭来,吕言瞬间汗流浃背。他意识到现在正值盛夏,离暑假结束还有许多时日。报警后不多时,宋辰浩和孙思雨被警车带走——吕言看着一闪一闪的车灯,盘算着这辈子大概不会再见到宋辰浩了。

一名留着短发的小个子女孩踩着紫色的单车冲到吕言面前,一把抱住他。女孩抬起头,吕言看见她泪流满面。

“阿言没有受伤吧……”她嗫嚅道,“……原来你说的是真的,这个活动真的会有危险……”

吕言感受着怀里的温度,心想,这次因为混蛋系统的原因,让何雨霏担心了,之后一定要补偿回来。可是怎么补偿呢?

这时,系统冰冷的提示声又在吕言脑海响起:“请宿主抽取奖励。”

吕言这才想起虽然任务失败会被惩罚,但任务成功也能获得奖励。这次系统一口气给他布置了两项任务,奖励自然也会是双倍的。吕言在脑海中催动转盘,十几秒后,系统发出“叮”的一声。吕言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出现在他的口袋里。

他一摸口袋,是两张电影票。

【得分点】

一、谢添遇害案(10分)

1.手法:

(1)谢添重度酒精过敏而死。(2分)

(2)宋辰浩修改参赛者答案。(1分)

2.锁凶:

(1)根据身高/鞋码排除徐子欣。(1分)

(2)根据红色恐惧症排除胡迪。(1分)

(3)根据性别排除孙思雨、史棣闻。(1分)

(4)根据没带行李箱排除傅莱煦。(1分)

(5)宋辰浩端出菠萝啤的行为与证词矛盾。(1分)

(6)凶手为宋辰浩。(2分)

二、史棣闻遇害案(10分)

1.手法:

(1)脚印属于凶手。(1分)

(2)凶手作案后藏在雪球之间。(2分)

2.锁凶:

(1)根据时间线排除傅莱煦、徐子欣。(1分)

(2)根据身高/鞋码排除宋辰浩。(1分)

(3)根据红色恐惧症排除胡迪。(1分)

(4)凶手为孙思雨。(2分)

(若根据勒索纸条误将孙思雨排除可得1分)

3.死亡讯息:

(1)史棣闻手指指向红色围巾。(1分)

(2)史棣闻把“我们”听成“woman”。(1分)

对于提示二的解释:谜题篇的四张示意图分别标有正视图、侧视图及俯视图的字样,若由此推出底视图的存在,或许对判断凶手藏匿位置有所帮助。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现在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5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