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国富而兵不强”,漫谈“南朝的军事战略”与王朝命运的关系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发布时间:2023-06-12 17:01:41

前言


(资料图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水浒传》曾记载其与卢俊义、史文恭师出同门,互为师兄弟,丛其两位师兄的本事就可以看出年轻时期的岳飞也不是一般之人。再加上他从小饱读诗书与兵书,可谓文武双全。北宋末年其在抗金战争中已经展露风采,并且受到名将宗泽的提拔。1133年,岳飞率军铲除金朝在北方设置的傀儡政权伪齐,在南方镇压了声势浩大的杨幺起义,并将降军进行收编,成为一支军纪严明的岳家军。

1137年,岳飞由于战功卓著已经晋升为了太尉,可谓位高权重,为此岳飞十分想与金军决战,力图收复祖宗失地。但是高宗软弱,并且受到投降派秦桧为首的朝臣反对,最终拒绝了岳飞的建议。1140年岳飞在郾城大破金兵,并乘胜追击至东京附近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南)。但是朝廷主和派奸臣害怕岳飞因战功侵犯自己的利益,便怂恿高宗令岳飞班师,连下12道金牌,岳飞遗憾退兵回潮,被解除兵权,后被奸人毒杀。

《宋史》载:"飞北伐,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

卢俊义

岳飞被屈杀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必然结果。岳飞本人的个性与表现受到当局者的猜忌。行武出身的岳飞,军人的直率、耿直与血性在他身上表现得非常强烈。朝廷未能将淮西军给他收编,他擅离职守,上奏立太子一事,给高宗以外臣干内政的误毹,曾以目疾与丁优拒绝参加北伐,包括宋高宗在内朝廷政要轮番劝导,才答应出马,不听圣旨召唤,十一次抗旨。这些显然还不足以成为判定岳飞谋反的证据。

岳飞惨遭屈杀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其军事主张与南宋朝廷的军事战略尖锐对立。岳飞是南宋朝廷内最重要的主战派代表,是主和派最为忌恨的对手,也是赵构皇帝的心腹之患,岳飞更是金政权最为惧怕的军事力量。南宋朝廷顽固坚持议和确实有其相当深刻的历史原因,认真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剖析其军事战略,也许对于我们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岳飞

面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势力的入侵,重文抑武的祖宗之法不合时宜

曾经耳闻、目睹、经历、参与五代十国政权更替的赵匡胤深知藩权太重、臣强君弱意味着什么。他亲自导演的杯酒释兵权,以及后来的内外相制(中央与地方驻兵各半)、守内虚外(精兵与主力屯驻京城附近,边境则消极防御)、荒年募兵制(荒年招募饥民,以防饥民铤而走险)、更戍法(中央禁军每三年轮换到外地,将无常兵、兵无常将)等措施,使类似黄袍加身的军事政变失去可能,但也大大地降低军队的作战能力。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選用武臣實難,儻未嘗更歷,則不能周知其才。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甚可惧也。"

公元十世纪至十三世纪,宋、辽、金、蒙古这四个政权曾经一度并存。西夏政权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政权,辽政权疆域最大时东起鸭绿江,西抵阿尔泰山,北到贝加尔湖,南到河南、河北一带。金政权是由居住于今天我国东北白山黑水的女真族建立,诞生于辽,却取代了辽。蒙古政权虽诞生于金国内,且崛起较晚,却横扫欧亚。

宋太宗

客观地说,两宋政权生存环境的复杂与恶劣程度远甚于此前任何朝代。各政权实力上的消与长,关系上的分与合,战略上的战与和等等都充满变数。要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一要有足够的军力与之抗衡,二要有正确的军事战略来指导,准确判断彼此的军事实力,正确处理与各个政权的关系,进而采取正确的军事战略。

西夏开国皇帝 李元昊

雍熙北伐失败后,以金钱求和成为宋朝的惯例

燕云十六州是由后唐节度使石敬塘于公元938年为了代后唐自立,与契丹相互勾结,请求契丹支持自己称帝而割让给契丹的重要条件。燕云十六州的军事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是此处一带掌握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中,才会使得北方游牧政权不能轻易打入中原,但是该军事地区一旦失去,那么北方的骑兵南下将无法阻拦。

《读史方舆纪要》载:"后唐清泰二年,石敬瑭以太原叛,求援于契丹。德光引兵南下,败唐军于晋阳,遂立敬瑭为帝,取燕云十六州而还。及晋主重贵嗣位,契丹屡南寇。"

雍熙北伐

北宋初年,赵匡胤提出的三步走方略中,夺回燕云十六州作为第三战略。北宋初期的两任皇帝积蓄专项资金,通过统一战争洗礼,增强军队战斗力,并扩军至40万人。太宗皇帝试图收复燕云,结果全军覆没,无功而返。从此,北宋统治者似乎全都患上恐外症。即使后来的宋真宗在阻击辽国的澶州战役中,虽在军事上占据一定优势,却仍然签订了承认边界现状、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的澶渊之盟。

审时度势求取和平,不失为明智。在艰难的时局下,以金钱换和平也无可厚非。但南宋朝廷如能清醒认识敌我双方军事实力。在战局对自己极其有利情况下,采取极其正确的军事策略,完全可以签订相对平等的和约。相反,赵构集团削去岳飞、韩世忠、张俊等主战派将领的兵权。并答应金政权的阴险条件,毒死岳飞。自毁长城。由主动请和逐步走向屈膝投降之路,无能、软弱与苟且已经表现无遗

南、北宋政权的覆灭的直接原因都是军事战略的错误。两宋统治者如以远见卓识来权衡利弊,准确估计各方军事实力,制订正确的军事策略。灵活处理外交关系,促进各方势力平衡,置自身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应该不致招来如此的命运。南宋的军事策略与北宋一脉相承,祖宗之法在南宋统治集团印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再加上奸臣当道,皇帝昏庸,丧失大好战机,结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文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

北宋的前三任皇帝尚且如此,南宋的情况更为恶化,皇帝似乎生性更是懦弱,在处理与西夏、辽、金、蒙古等民族政权的关系上,一直采用以金钱换和平战略,接受了与各少数民族政权同床共枕的尴尬局面。

宋高宗

宋金双方皆面临困境,南宋苟且偷安丧失良机

赵宋王朝逃到南方后,由于王室孱弱,各地英雄并起,民团、地方武装、土匪割据八乡。英雄豪杰、绿林好汉们挂上"抗金拥宋"的旗号时则成为义军。挂上替天行道的旗号占山为王时则成为土匪。整个南宋统治时期,境内大小军阀无数。各路军队皆号称"张家军"、"韩家军"、"岳家军"等等,他们只知有将领,不知有天子。在军事部署和调配上,朝廷难以调节境内的这些部队。

金太宗消灭北宋后,即着手渡江对南宋的战争。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女真将士不堪连年征战,厌战情绪严重,许多女真士兵不愿南下作战。另一方面,金政权在安置女真族和处理汉族关系问题上,产生新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内乱不休。从1129年到1141年。宋、金朝廷都存在主战与主和两派,而且两政权内的这两派一直在激烈斗争。和与战几乎同时全面在两政权之间展开

张浚

金军追击赵构集团未果后,从1129年至1136年金开始实施战略转移。主战派代表完颜宗弼带领金军主力拓疆川陕。而金朝廷此时由主和派主导,将原北宋管理的北方地区,交由名为汉人主持却听命于自己的伪齐刘豫傀儡政权管理。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平定了一些地方势力,整顿军备,发动两次北伐,主要针对伪齐政权,收复了大片失地,但两次北伐因局部失败而终止。

1135年金熙宗即位,主动提出以河南、陕西之地归宋议和。1139年,宋金开始和议并确定了和议的具体内容,即南宋向金称臣,金朝归还河南、陕西。取得川陕控制权的完颜宗弼不满金政权内的主和派所为, 7月,以完颜宗弼为代表的主战派以谋反罪杀完颜昌并撕毁和约,大肆向南宋用兵,但是由于南宋名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顽强抵抗,金军的意图没有得逞,兵锋一再受阻,只得退兵议和

完颜宗弼

评价

北宋并非一无是处的王朝。活字印刷出现在北宋,火药与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其财政收入远甚于此前任何一个朝代,甚至强于后世的明代。崇文抑武、重内虚外的战略不仅人为地制造了一个效率低下、流弊丛生的政府,而且造就了一支指挥权过度集中、将兵缺乏默契、战斗力无端耗损的军队。北宋确实是"国富而兵不强"的典型代表。与北宋一脉相承的南宋统治者,屈杀岳飞、重用秦桧,这是北宋崇文抑武、重内虚外的战略在南宋时期的具体运用。

初创的南宋与连年征战的金政权,都想吞灭对方却都不容易。在艰难的选择中。主战派与主和派的进行长期博弈与斗争,最终双方均选择了议和。后来的隆兴和议又换来了40多年相对稳定的局面。这种稳定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未必不是件好事。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2 现在晨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5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